首页 > 关于康英 > 新闻动态
智慧医疗:打好基础,再谈颠覆
发布日期:2016-07-08      浏览次数:2220次      标签: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

在我国医疗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连续勾勒中,“智慧医疗”作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手段,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在如此强烈地势头之下智慧医疗似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蓝图,然而从其市场规模发展来看,“智慧医疗”则始终处于收效甚微“不温不火”的状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智慧医疗发展之路有诸多矛盾点,若不解决这些“绊脚石”,智慧医疗服务将犹如空中楼阁。

 

一、智慧医疗发展之路的“绊脚石”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矛盾

智慧医疗作为我国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手段,一直被寄予厚望,今天的智慧医疗为公众、医院带来的高效、便捷、的支持作用已无需赘言,然而从智慧医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来看,似乎路略显“颠簸“。其根本问题在于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矛盾,缺乏可靠的盈利模式。对于医疗业而言,丰富的医疗资源才是盈利的核心,正所谓“得资源者得天下”,但由于智慧医疗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而得到的经济效益确是微乎其微,导致许多医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互联网企业资源短缺或资源难以整合。

(二)坐拥大数据时代,未能做到数据共享及开放

智慧医疗的发展,毋庸置疑须依靠患者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数据共享交互式传递,通过智慧医疗系统传递医学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医疗并不仅仅为远程会诊、医疗信息查询,还包括移动互联追踪等业务服务。然而从目前智慧医疗市场表现来看,由于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归属权、医疗责任纠纷等问题,导致各企业或医疗机构智慧医疗系统自成体系,直接影响数据的互联互通,能采集到的数据资源即少又封闭,因此作为拥有强大科研和数据挖掘资源的专业医疗机构无法获得更为全面的数据资源,而是封闭地对仅有的资料进行会诊或研究,封闭利用只会让更多价值流失,从而限制了智慧医疗的发展。

 

二、“智慧医疗”服务瓶颈突破之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面对智慧医疗建设来说,一方面需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智慧医疗服务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依托国家顶层设计。要真正实现医疗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就必须有统一的交流标准,即信息标准、技术标准、收费标准等。从而避免目前各大医疗机构智慧医疗系统自成体系,软件重复开发等问题,因此加快智慧医疗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医院与医院,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拥抱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推动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具体明确,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换的速度和频度明显加快,扩大了信息交互的人群,专业医疗单位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能更快、更普遍的获取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真实需求,优化智慧医疗功能和业务实现流程,同时通过远程的交互手段,也能在业内树立更好的口碑,直接降低医患矛盾。